世紀帝國系列 Wiki
Advertisement
文明 科技樹 戰略 船運卡牌

French,譯爲法國人,是世紀帝國三中主程式就出現的歐洲文明之一。

法國

法國遊戲截屏

法國人的領袖代表是拿破崙‧波拿巴,他的年代象徵著法國在經歷大革命、拿破崙帝制後稱霸歐陸前後的一段時間。

遊戲中的法國國旗使用藍底鳶尾花旗,也是法蘭西王國在波旁王朝時期的旗幟。百合花在歷史上一向代表法國王權。而拿破崙主政後的法國旗幟應是藍白紅三色旗,元首與旗幟兩者年代不同。

特色[ | ]

相對於其他文明而言,法國在本作中特色較少。

經濟特色[ | ]

  1. 具有比村民開擴者更強韌、更高效的採集者單位「林間行商人遊戲中譯為「森林酷民」(Coureur des Bois)。
  2. 初始送1位原住民斥候和5位林間行商人
    法軍

    法國軍隊

軍事特色[ | ]

  1. 軍種齊全(擲彈兵需研究教堂卡科技運送)
  2. 法國人的兵種以胸甲騎兵(Cuirassier)與散兵(Skirmisher)較強,有特殊護衛升級

皇家護衛升級:跳躍者散兵(Voltigeurs)、憲兵胸甲騎兵(Gendarme Cuirassier)

教堂卡 [ | ]

殖民時代:拿破崙法典: 農民工作效率+10%,建築物成本+50%

殖民時代:帝國衛兵I:4個青年(老練)擲彈兵(500食物)

要塞時代:帝國衛兵II:8個中年(護衛)擲彈兵(1000食物)

工業時代:帝國衛兵III:15個老守衛(帝國)擲彈兵(2000食物)

建築列表[ | ]

文明歷史[ | ]

法國大革命

Anonymous - Prise de la Bastille

群眾攻陷巴士底

在18世紀中期以後,法國因為一系列對外戰爭(歐陸參與尼德蘭戰事、新世界與英國爭雄)而造成經濟危機。國內民生凋敝,階級矛盾白熱化。而波旁王室卻無法顧及三級會議(教士、貴族、平民)的公平權力,王室加派巴黎駐軍導致談判破裂,最終演變為全國性的暴亂。1789年7月14日,革命軍襲擊巴士底監獄揭開革命序幕。波旁末代君王路易十六(Louis XVI)在經歷數年波折後還是被送上斷頭台,法國進入第一共和時期,意味著持續數百年的封建舊帝制走入歷史

第一共和後的亂局

Hinrichtung Ludwig des XVI

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台

然而革命成功後,國家依然紛亂不安。內有革命黨中的吉倫特派與雅各賓黨彼此傾軋、外則是擔憂革命風潮席捲歐陸的保守國家組織第一次反法同盟派兵干涉內政。混亂局勢導致激進者的崛起,雅各賓黨的領袖羅伯斯比便利用革命政府的權責,將反對者指為「反革命份子」而掃除異己。後來根據統計在1792-1794年的雅各賓專政時期,共計有七萬人以此罪名遭到斬首。此時代亦被稱為恐怖統治時期。而恐怖統治最後導致了非激進份子的反撲,羅伯斯比自己也被送上了斷頭台。

熱月政變後由溫和的督政府執政,但督政府卻無力化解國內外壓力。外有干涉內政的第二次反法聯軍;內則是有蠢蠢欲動的保皇黨與激進左翼份子。其中,年輕的砲兵軍官拿破崙在對外抗擊聯軍以及鎮壓暴動等事件上屢建奇功,逐漸嶄露頭角。最終在拿破崙領導的霧月政變中被迫解散。法國進入執政府的三巨頭共治時期。

拿破崙第一帝國

19300001220594130404539966864

法國大革命後的近代歐洲史可說是拿破崙的個人傳記

在執政府作為第一執政的拿破崙在幾年間逐步修改憲法獨攬大權,最終於1804年稱帝。拿破崙成為皇帝後,繼續以其軍事才能數次重挫反法聯軍。同時也加強個人的君主權威,將內政事務一一整頓,也頒佈了通行帝國的《拿破崙法典》。確立了帝國與佔領區的運作規則。而歐陸諸國再次組成第三次反法同盟第四次反法同盟來對抗法國的擴張。但都一一被擊潰,拿破崙更解散了神聖羅馬帝國,改組為萊茵邦聯。反法諸國被迫分別與法國締盟。拿破崙更在之後頒布了大陸封鎖政策,企圖以經濟封鎖瓦解英國

法國猶勝轉衰的轉折點亦在此時發生,1808年附庸國西班牙陷入反法內亂,拿破崙陷於半島戰爭的泥淖中無法抽身,而各國再次組織了第五次反法同盟自東方襲擊其佔領區,雖然拿破崙回軍東征取得勝利,但法軍的疲態早已盡顯。1812年,由於俄國違背大陸封鎖政策讓拿破崙決定親征俄國,卻在氣候與焦土戰略下遭到嚴重挫敗。法國元氣大傷,無力負擔大規模戰役

拿破崙倒台

1814年,聯軍攻入巴黎。拿破崙被迫退位並遭到流放。雖然一度回國重掌政權。但在對第七次反法同盟的戰鬥中失利。二度遭到流放,並終老於小島。法國由復辟的波旁王室再度掌權,在外國勢力的干涉與壓迫下進入短暫的穩定。從1799-1815年,這一系列的戰役又被稱作「拿破崙戰爭」

領袖簡介[ | ]

法皇拿破崙

未命名-1481768597

拿破崙出生於法屬的科西嘉島,年輕時進入法國軍官學校就讀,並以砲兵軍官身分活躍於革命時期。他於土倫一戰成名,成為革命政府的可靠將領。對外抵抗干涉法國內政的歐陸聯軍,對內則成功鎮壓數次保皇黨與激進左翼者發起的暴動。最後更在1799年發動政變取得執政權。

200px-Ingres, Napoleon on his Imperial throne

拿破崙朝服像

1804年,拿破崙稱帝。大權獨攬的拿破崙發揮軍事長才以及政治手腕,將法蘭西帝國推上歐陸強權的征途。將領土擴張到東部,更在一系列的戰役中屢挫反法同盟。完成歷史上罕見的軍事成就。然而月大的領土意味著越難以控制的治理變數。在伊比利半島的反法暴動就讓拿破崙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雖然拿破崙再度憑藉著軍事才能力克強敵,但在半島戰爭期間的混亂局面讓反法聯軍發現弱點。

1812年,法俄關係惡化。為了貫徹大陸封鎖政策,拿破崙親征俄國。卻敗在極端天氣以及堅壁清野戰術。不得不狼狽班師。在撤退途中,法軍遭到毀滅性打擊。失去與聯軍在戰的能力。聯軍遂於兩年間攻入巴黎,將拿破崙流放到地中海厄爾巴島。

但是拿破崙卻在流放一年後突然重返法國。大量法軍立刻投誠,拿破崙重掌政權。而各國如驚弓之鳥再度組織反法同盟。雙方於滑鐵盧大戰,聯軍獲勝。拿破崙百日王朝告終,並再度遭到流放至大西洋孤島聖赫拉娜島。在島上抑鬱而終。

Advertisement